members365-777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重要文件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临颍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板  发布时间:2018-06-16


内容简介:临颍县申报创新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先进材料

         近年来,临颍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这个中心,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加强生态建设、培育绿色产业、促进绿色发展、建设城乡生态宜居环境中,积极作为,实现突破。截止目前,全县现有有林地面积1.35万公顷,林木总株数21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79.1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6.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4平方米。在全县形成了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水系)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新格局。先后荣获了“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育苗先进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城乡绿化,构筑覆盖城乡的生态防护体系 临颍县先后制定了《临颍县“十二五”林业发展总体规划》、《临颍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2012—2017)》、《临颍县城区绿化总体规划》,并根据省、市下达年度绿化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生态建设实施方案,为城乡绿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近五年,全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投资5.56亿元,新增绿化面积8.19万亩。过去的几年成为我县历史上生态建设投资最大、面积最大、质量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期,多次荣获漯河市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

          (一)树立绿色城市理念,建设生态宜居新临颍 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水城临颍、森林临颍”的奋斗目标,把营造优美、自然、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作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增强县域综合实力的战略举措,强力推进“引水入城、绿满颍城”生态工程建设,共完成绿化面积达530万平方米,全县面积百亩以上的生态公园达到13处。    

          一是高端定位,生态宜居。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为导向,高薪聘请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设计院对城区绿化的建设规模、标准和特色进行高端定位、规划,确立了“一心、两轴、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依托区内的黄龙渠、五里河打造两大生态绿地走廊;依托黄龙湿地公园、西部城市公园、东部服务区中心公园打造生态绿色组团;依托城市景观道路建设打造“一路一树一景”生态绿色路网。

           二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坚持“基础设施修建到哪里,绿化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按照“一路一树一景”和“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要求,引进配植红叶石楠、日本樱花、海桐球等20多个品种80万株,先后对颍川大道、临颍大道等23条主干道进行绿化美化,实现了“乔、灌、草、花”格局合理、层次多样,保证了一年四季景观连续、主题鲜明,打造了优美秀丽的景观长廊。同时,把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绿色空间作为立业之本,打造了开窗见绿的良好人居环境,区内入驻工业企业把厂房建设和绿化建设有机统一,实现了厂在花园中、人在绿中的完美融合。

          三是引水入城,组团发展。依托城区五里河、黄龙渠综合整治及景观带建设,启动了“一闸两河三湖四园”生态工程,把颍河水引入城区,围绕五里河、黄龙渠两条景观河轴线,先后建设了50亩的颍川广场、60余亩的荷塘、120多亩的梅苑、60亩的桃花潭,围绕“一园一品”、“一园一色”栽植梅花、水衫、紫薇、银杏等绿化树种5万多株,建设各具特色的街头绿地20余处300多亩,构建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空间绿化体系,为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去处。四是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制订城区公共绿地管护的各项措施,定期进行检查、评分,着力提高绿化管护水平,确保绿化建设和管护工作持续快速推进。健全养护机制,与专业养护公司签订绿化管理协议,绿化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包绿化、包质量、包成活的“三包”责任制要求,确保区内绿化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不低于95%,有效地提高了绿化养护质量;加强依法制绿,严肃查处违法占绿、毁绿和任意改变绿地性质行为,确保了城区区绿化工程建设成果。

        (二)推进廊道水系绿化工程建设,打造精品生态防护体系。 临颍县境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省道许泌公路纵贯南北,逍襄路、临鄢路、石窝路横穿东西。围绕全县密集的交通网络、河道沟渠,努力构筑纵横交错的生态网络。按照大型河道、国道、高速公路两侧建设30-50米防护林带,中型河渠、省道每侧建设20-30米防护林带,县乡公路每侧栽植2—3行防护林带,搭配绿化树、灌木,形成一路一景绿化特色的标准,全县新绿化、补植国道、省道85.6公里,铁路25.2公里,县乡道路1682公里,县管河道4条88.6公里,干渠13条252.3公里,河渠道路绿化率在95%以上。 在高标准农田林网,该县严格按照一路无沟两行树、一路一沟三行树、一路两沟四行树、乔灌合理搭配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对乡与乡、县与县之间林网空档进行了补植补造,全面完成农田林网建设任务,全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的农田新格局,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为农业生长持续高产稳产提供了生态保障。

          (三)实施“双示范村”绿化美化,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 以生态宜居、文明守法“双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建设以环村镇林带、绿色休闲活动广场、庭院绿化美化为主的生态绿化景观,提高村镇居民的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以常绿、观赏、花果为主,配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乔灌花草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景观效果的需求。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村镇绿化资金2000余万元,对全县30个“双示范村”进行重点支持,完成新农村生态绿化建设5000亩,“双示范村”村庄绿化覆盖率均达到了55%以上,全县已有七个乡镇被省绿化委授予“全省绿化模范乡镇”。

          二、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增收。 临颍县位于黄淮平原,属于平原农区,因此也造就了这方水土的人们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农业、擅长农作物种植。在建设“生态临颍、美丽临颍”的转型跨越发展大潮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种植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型,打破“一农独大”的农业产业格局,迫在眉睫。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2013年6月,县林业部门组织各乡镇相关领导、局班子成员及有关股室负责人,到中国花木之乡,江苏省沭阳、杭州市萧山区、常州市武进区、济宁市任城区、许昌市鄢陵、信阳市潢川等地参观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内心受到了震撼,激发并坚定了加快临颍县发展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同年8月9日,临颍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引导全县上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特色经济林产业。短短三年时间,全县面积在10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达到67家,总面积10.2万亩成片的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落户临颍大地 。

            (一)科学布局规划,规模化集聚发展。县林业园艺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20多人,分成4个小组,历时半个月,对全县十五个乡镇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目标任务,制定了比较系统科学的《临颍县花卉苗木产业三年发展规划》。详细规定了建设标准、质量要求,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到村、组、地块,保证了各级政府和部门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身上有目标,规划的基本内容是:确定大郭、繁城、台陈、固厢、皇帝庙、杜曲、石桥、窝城为重点乡镇,进而向其他乡镇辐射。以县城周边地域为核心,建设一批花卉苗木景观园和特色林果采摘园;以京港澳高速、107国道、许泌路、逍襄路为主轴,建设“三纵一横”四条花卉苗木产业景观带。规划分步实施,先示范基地带动,再全面铺开,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规模化、集群化产业发展格局,三年实现产业连线成片,总面积达到10万亩,成为河南中部知名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县。同时,在县城北部规划建设一个占地300的苗木花卉市场,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二)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做大做强。产业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临颍县创新工作方法,提出用发展工业理念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及招商鼓励机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凡是招商进入的项目视同工业项目对待,纳入各级各单位招商引资考核,并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林业生态建设,确保发展一批、壮大一批、提升一批、成功一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闻声而动,纷纷开展林业招商引资活动。期间,县委书记陈红阳、县长王继周多次对苗木产业招商给予批示,县分管领导亲自带着招商团出外招商,县林业园艺局领导班子、各乡镇负责人也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招商引资,一大批有实力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培育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一步步进入了洽谈、实施,顺利地落户了临颍。 在具体操作中,明确专人负责,搜集许昌、鄢陵等周边地区花木种植公司信息,牢固树立“投资者是亲人,引资者是恩人”的招商理念,大力开展网络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在临颍绿化网发布招商公告,在许昌、鄢陵电视台连续播出三个多月招商广告,宣传临颍县的优惠政策,并筛选实力强的公司,县林业局与有关乡镇的主要领导登门拜访,洽谈合作意向。通过努力,从广州、平顶山、许昌、鄢陵、漯河引进的恒大、景灏、景缘、中峰、万红、昌建等36家实力强、 潜力大的花卉苗木种植公司已落地临颍。新发展苗木花卉及经济林4万多亩。石桥乡招引的景缘、景灏绿化公司,在连片发展5000多亩;皇帝庙乡招引漯河昌建地产投资3000万元, 临107国道建设苗木基地3000亩;固厢乡招引河南贝尔斯发展有限公司,沿京珠高速建设3000亩玫瑰园,并投资玫瑰加工厂,生产玫瑰精油等深加工产品.加工厂也即将开工建设;台陈镇引进香椿产业项目,计划投资建设香椿生产基地5000亩,今年已在107国道西侧,落实种植面积1000亩。在外商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也纷纷投入到林业产业带建设上,绿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皇帝庙乡建设观光采摘园1500亩,采用设施栽培新技术,引进优良葡萄新品种,开发果粮间作新模式,发展高效林业;漯河三才、临颍新粮也分别在固厢乡建设苗木花卉基地2000亩。 不在产业带的乡镇,也积极通过不同渠道招引社会资金发展苗木花卉和特色经济林产业,瓦店镇叶庄村新发展产业基地500多亩,种植白蜡、紫薇、红叶石楠、金银花等绿化苗木;秦庄村新发展260亩冬桃、100亩小杂果。三家店镇新发展500亩绿化苗木,种植品种有金桂、丹桂等;繁城镇东街村刘世学新发展绿化苗木180亩,种植品种有桂花、红叶石楠、白蜡等。

        (三)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协调。一是政策扶持。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林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沿京港澳高速、107国道、许泌路、逍襄路“三纵一横”花卉苗木观光带,着力扶持杜曲、大郭、巨陵、固厢、石桥等乡镇为主体的花卉苗木基地。努力构建以县城周边区域为中心,重点镇为节点,绿化生态村为支点,河流、交通干道为连接的林业生态体系。对规划发展区域内花卉苗木规模种植大户、企业实施补贴政策,每亩每年补贴300元,连补三年。“三优先”政策,即优先安排涉农项目;优先办理林权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优先协调解决土地、电业、水利等措施,有效调动了他们积极性。二是项目支持。有效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电力、农业产业化等涉农项目资源向其倾斜,在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全面给予保障。先后整合颍河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疏浚新颍河、整治河滩地3000亩,为全长6.5公里的颍河观光带建设奠定了基础;整合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扶持以胡桥绿化园林公司、天翼公司等做大做强,仅2013年胡桥公司就新增花卉苗木基地2000多亩,新增天翼公司1000亩桃花种植基地。三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土地流转是实现花卉苗木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如何保障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利益,保证他们有活干,有钱赚,是摆在临颍县各级政府面前的实际问题,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工作,积极引导失地农民为入驻花卉苗木企业务工,使之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就地增收。各乡镇成立务工服务队,有序组织农民入企务工,致力营造宽松和谐、服务高效的良好发展环境,保障企业放心发展、安心创业。

          三、绿色发展的实践,为群众创造了更多的生态福利 今年全国人大审议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提升各类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这些要求的本质是强调在改善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公众的生态服务、生态供给、为人民创造出更多的生态福利。临颍县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产业的实践,达到了为群众创造生态福利的目的。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建设攻坚,为人民创造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如今,放眼临颍,蓝天共碧水,绿树映红花,临颍人正尽情品尝着绿色生活的鲜美。一条条生态廊道、环城林带,犹如一道道绿色屏障;穿城而过的黄龙渠宛如玉带,两岸绿影婆娑,舞动出城市的妩媚与灵性;千亩湖恰似明镜,镶嵌城中,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黄龙湿地公园、梅苑公园、桃花岛公园等,似一条宽阔的风景带,无处不秀着绿色风情;而那一个个小游园又如一串绿珠,让城区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进园。在这座建成区面积为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的城市里,绿色已成为主色调,是永不褪色的风景。 黄龙湿地公园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属省级湿地公园,是黄龙湿地保护区建设的主体与核心,利用原有大面积连片窑坑废弃地,依托南水北调蓄水调节池,高起点规划建设的集蓄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公园占地面积1600亩,其中绿化面积600亩,水域湿地面积800亩,北临颍川大道、南接黄龙渠、东到湖东路、西至湖西路。湿地公园建设以尊重自然为原则,以丰富的水景为主题,形成“一心、两轴、八区、十二景”的景观结构。“一心”,即中央湖心岛;“两轴”,即沿西部湖区和东部湿地两条纵向景观轴;“八区”,即主入口区、次入口区、生态湿地区、休闲养生区、康体活动区、生态林区、文化娱乐区、水上活动区等8个功能分区;“十二景”,即北入口同心广场、西入口亲水平台、东入口阅澜广场、曲水荷风、文化广场、童趣乐园、运动广场、芦花飞雪、驿站风情、生态浮岛、花溪、凭水临风等,创造体现自然特性、充满生态情趣的滨水环境。每到早晚、星期天、节假日在公园游玩、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 临颍县“十公里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带,主要对城区段10公里河道清淤及沿线绿化景观建设,总投资2.2亿元,以黄龙渠整治为依托,选用优良乡土树种,两侧各建设100米宽的森林景观带,造林绿化面积达3000亩,打造黄龙渠滨水休闲带,修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城市活动场所,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的城市生态休闲空间,促进人文与生态的互动与交流,创造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生态人居休闲环境,烘托现代城市氛围,彰显城市魅力。 同心小师社区位于临颍县固厢乡,涉及小师村、城顶村和岗东村三个行政村,面积700余亩。该社区绿化景观坚持生态多样性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土壤及气候特点,使用乔木、花灌木及地被植物合理配置,既有通透的活动空间,又有乔灌草搭配的复层绿化结构,最大地发挥了绿化的生态效益。社区一期绿化用地面积约83000平方米,垂直绿地面积1300平方米,乔木株数5100株,花灌木株数6300株,绿化覆盖率42%,目前,经过高标准设计、高标准施工,乔木、灌木、草坪层次分明,初现了水绿相映、四季有花、人与自然融合的绿化景观效果。像小师这样的农村社区全县已有二十多个。

          (二)绿色产业发展,为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临颍县农业“单一独大”的结构严重挫伤了农民种地积极性,粗放经营已成难题,每年各级党委、政府采取非常举措也难改现状。 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亩均收入超万元,是典型的低投入、高产出产业。种植花卉苗木的经济效益是农作物种植效益的5-10倍,据花木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栽植一棵法桐大苗成本只需3元左右,三年后能卖到20元每棵,一亩地一年可实现利润约1万元;种植一亩嫁接盆栽桂花,三四年后可交易,平均下来,每亩地每年可实现利润2万元,如果等到五六年后出手,利润可达到3至4万元。其中广玉兰、紫薇、龙柏等虽然生长缓慢,但种植6年后再出售,利润依然不菲,这将是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的一剂良方。 依托外地招引的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订购销合同、提供技术或资金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走“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起到防范市场风险“减震器”的作用,实现企业发展和产业增效、农户增收的良性互动发展。目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已发展10-50亩规模的家庭林场50多家。 发展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土地流转是实现花卉苗木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如何保障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利益,保证他们有活干,有钱赚,是摆在临颍县各级政府面前的实际问题,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满意作为标准,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工作,积极引导他们为入驻花卉苗木企业务工,使他们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业、就地增收。土地流转村成立务工服务队,有序组织农民入企务工,致力营造宽松和谐、服务高效的良好发展环境,保障企业放心发展、安心创业。 通过和在基地打工的农民攀谈了解到:“苗木花卉及特色经济林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栽植时的挖坑、培土、修剪、浇水,到生长期的中耕、除草、施肥、抹芽、嫁接、病虫害防治,以及销售时的起苗、装车、运输等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工时,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只要肯干活,不怕没活干,不怕没钱赚”。 临颍县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绿色产业建设,进一步发挥生态建设在“美丽临颍”建设中的优势地位,使全县呈现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可喜局面。他们的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内涵非常丰富,涵盖了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环境和生态制度等内容,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和环保问题。在“生态化”主导下,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生态”这个物质基础,追求于“文明”这个理想境界,落点于“建设”这个生动实践。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使绿色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达到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的目的。

信息来源:members365-777管理员 | 责任编辑:members365-777管理员